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模糊化与古典诗歌... ...2.模糊思维

古典诗歌中的 模糊思维

主要可从内容的模糊生成模糊类型两方面来考察。

内容的模糊生成是指诗人在确定表达对象的 思维过程中,主要运用直觉和想象等心理机制来确认要表现的内容。直觉和想象都省略了思维过程的精确求证和精密演绎,从而使思维直指对象的内在意蕴。

直觉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不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过程而直接地把握对象的内涵和规律。艺术直觉则比一般直觉更着重于对象的审美品质。当诗人确认其所要表达的心情意绪时,他往往是以顿悟般的灵感启动的方式去直接地觉察主体与客体、内心与外物的关系。

比如陈子昂登上古幽州台,心绪浩茫,感慨万端,艺术灵感纷至沓来。他既来不及也不必去仔细地整理自己的思路,而只是对古往今来、宇宙人生、个人与社会等一切产生了悲剧性的直觉的参悟。后人尽可以联系他的生平、时代、社会、历史等等去分析他何以如此感慨而至于怆然涕下:那古人和来者是谁?诗人为何仰慕古人、期待来者?诗意是模糊的,但并不晦涩。其中蕴含着一个意味深长的主题:人类对生命的执着与厚爱,对生存价值的追求和对世路坎坷、生命有限的感伤。人类生存的外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内在世界,都遍布着模糊性。艺术直觉在模糊对象面前,天生就有良好的适应性,显示出特别的明察和切近。无论是春草鸣禽的生命态势,还是沧桑变迁的历史规律,在艺术直觉中,都可以不经实证分析和逻辑推演就获得 充分的意义实在和审美价值确认。艺术直觉的模糊功能准确无误地赋予对象以丰富而且悠长的象征意蕴。

直觉既是思维能力,也是过程,又是关系。
作为人类感知和把握世界(包括自我)的能力, 其特征是直截了当的透视和觉察;
作为思维过程,它力求简捷迅速地直达对象的深层而省略对表层 现象的体认;
作为思维关系,它把主体的经验与客体的实在进行直接比照,从而确认契合点。
而无 论作为能力、过程还是关系,直觉都是以模糊求明晰。

比如,当诗人无法条理清楚地把握远行者“ 昔我往矣”和“今我来斯”的心绪时,艺术直觉的模糊机制就自然而然地把诗人的思维引向了“杨 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自然景象,在心——物的直觉比照中,把握到依恋、牵挂、纷乱无绪的心——物契合状态,由此,这种人类情感便获得了永恒的审美价值确认并从而定型。在这个过程中 ,直觉的模糊机制将诗人的经验积累和征人的心态、自然的物态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想象是艺术思维的又一种重要的模糊机制。

想象与直觉往往不可分开,但二者还是不同的。首先,想象的意识状态比直觉明确得多。其次,直觉总是舍弃许多外在现象而迳直捕捉对象的内涵,而想象则要从此事物想到彼事物,从而在许多比照关系中把握对象的品性和蕴涵。不过,艺术的想象也是非逻辑、非精确化的。它也采取直观、跳跃、意会等模糊整合的方式,以实现思维内容的生成。

例如晏殊在确 定“无可奈何”这一生命的感伤意义时,他就由人生之时光流逝联想到自然落花之凋零。在这个想象、比照过程没有逻辑运演和计量分析,只有主体经验的随意参与和艺术灵感的片刻闪光。模糊生成的艺术内容,具有含蓄深厚的审美品性,并且因此又具有启发、引导人想象和回味的艺术扩张力 。以模糊求准确,求丰富是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

而模糊生成的艺术内容,又有许多类型。

下面仍以古典诗歌为例:
1.模糊了时、空限度,以求时空容量的无限。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的时限是模糊的,而历史的无限延伸恰恰在模糊中实现了。“千里共婵娟”,“千里” 的空间限度也是模糊的,而空间的无限拓展正由此而获得。
2.模糊了对象的特指性,从而扩大意 义的普遍性。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问答中,在“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疑问中,人物、地点、时间都是非特指的,是模糊的。而事件(离别)和情感(相思)是清晰的。由于模糊了时、地、人等特指性,意义便获得了普遍性、概括性。“扁舟子”、“明月楼 ”、“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成了依恋、孤独、凄凉、寂寞、苦闷、怅惘等感伤情绪的象征。
3. 模糊了已知与未知、可知与不可知的区别,以求意蕴之丰厚。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春、秋、花、月、往事,都是可知或已知的,但把它们放在宇宙运行、人事无常的意义上抽象地一问,答案便模糊了。而无限丰厚的意蕴正在未知与不可知 中生成。
4.模糊了此物与彼物的外在区别以求传神写意。如“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模糊了事物的客观差别,却喻示了生命过程的虚幻性和生 存理想的渺茫难求。
5.模糊了现实与梦境、幻境的界限,表现心灵的真实。屈原的上下求索,李 白的梦游天姥,晏小山的相思之梦,陆游的铁马冰河之梦,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之梦,甚至 苏轼悼念亡妻之梦,都似真非真,似幻非幻,模糊了客观事件的真实性,却揭示了生活意蕴和情感 意绪的真实。

古典诗歌中的模糊类型远不止于以上数种。而无论哪种类型,都离不了以模糊求准确 、求丰富的艺术目的。艺术思维中的模糊机制大大增强了艺术作品的既可解读又不可穷尽解读的审 美张力。

艺术思维的物质成果就是它的表达。

由于思维的对象、过程、内容都具有模糊性,又由 于语言词类也具有模糊性,因此,诗歌表达也就必然有模糊性。以下试探讨古典诗歌中的几种模糊 词类。

形容词是最具模糊性的词类,因此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能用精确词语就不用形容词,而在诗 歌中,形容词却是构成语言艺术的形象感、丰富性和审美张力的重要因素。如:桃之·夭·夭·灼 ·灼其华彼黍·离·离行迈·靡·靡·悠·悠苍天·窈·窕·淑女形容词传达出的美感既鲜明、真 切、形象生动,又引导人想象、联想、品味不尽。

数量词是精确性最高的词类,但在诗中也被赋予 很强的模糊功能,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诗意的表达。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 前”。数量词在这里完全不是表述精确的数量,而是模糊地传达词人对农村夜色之清新、疏朗、静 谧之美的体认和陶醉。数量词的妙用为作品平添了几分幽默、风趣、亲切、活泼、新颖的情调。有 些数量词本身就带有模糊性,如:“·一·群娇鸟共啼花”、“年年岁岁·一·床书”、“碧玉妆 成·一·树高”、“长安·一片月”、“·一·片·冰心在玉壶”、“吹绉·一·池春水”等。这 些数量词的量值虽然有些模糊,但其美感范围却真切明晰,为读者明确地指示了一个可想象的审美 空间。精确的数量词被用于模糊表达时,由于模糊了度、量、时、空等界限,诗意便从有限变无限 ,其外延张力和内涵宽容度大大增加。例如表夸张的:“天台·四·万·八·千·丈”、“金樽清 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白发·三·千·丈”等。泛言数量之多的:“·万·木 长承新雨露,·千·门空对旧河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万·条垂下绿丝绦”等。泛言空间之广远的:“开君·万·里书”、“·万·里悲秋常作客”、“欲穷·千·里目”“·万·里寒光生积雪”等。泛言时间之悠长的:“尔来·四·万·八·千·岁”、“白云·千·载空悠悠”、“自言歌舞长·千·载”“·百·年多病独登台”等。

意象是诗…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