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模糊化与古典诗歌... ...2.模糊思维

古典诗歌中的 模糊思维

主要可从内容的模糊生成模糊类型两方面来考察。

内容的模糊生成是指诗人在确定表达对象的 思维过程中,主要运用直觉和想象等心理机制来确认要表现的内容。直觉和想象都省略了思维过程的精确求证和精密演绎,从而使思维直指对象的内在意蕴。

直觉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不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过程而直接地把握对象的内涵和规律。艺术直觉则比一般直觉更着重于对象的审美品质。当诗人确认其所要表达的心情意绪时,他往往是以顿悟般的灵感启动的方式去直接地觉察主体与客体、内心与外物的关系。

比如陈子昂登上古幽州台,心绪浩茫,感慨万端,艺术灵感纷至沓来。他既来不及也不必去仔细地整理自己的思路,而只是对古往今来、宇宙人生、个人与社会等一切产生了悲剧性的直觉的参悟。后人尽可以联系他的生平、时代、社会、历史等等去分析他何以如此感慨而至于怆然涕下:那古人和来者是谁?诗人为何仰慕古人、期待来者?诗意是模糊的,但并不晦涩。其中蕴含着一个意味深长的主题:人类对生命的执着与厚爱,对生存价值的追求和对世路坎坷、生命有限的感伤。人类生存的外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内在世界,都遍布着模糊性。艺术直觉在模糊对象面前,天生就有良好的适应性,显示出特别的明察和切近。无论是春草鸣禽的生命态势,还是沧桑变迁的历史规律,在艺术直觉中,都可以不经实证分析和逻辑推演就获得 充分的意义实在和审美价值确认。艺术直觉的模糊功能准确无误地赋予对象以丰富而且悠长的象征意蕴。

直觉既是思维能力,也是过程,又是关系。
作为人类感知和把握世界(包括自我)的能力, 其特征是直截了当的透视和觉察;
作为思维过程,它力求简捷迅速地直达对象的深层而省略对表层 现象的体认;
作为思维关系,它把主体的经验与客体的实在进行直接比照,从而确认契合点。
而无 论作为能力、过程还是关系,直觉都是以模糊求明晰。

比如,当诗人无法条理清楚地把握远行者“ 昔我往矣”和“今我来斯”的心绪时,艺术直觉的模糊机制就自然而然地把诗人的思维引向了“杨 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自然景象,在心——物的直觉比照中,把握到依恋、牵挂、纷乱无绪的心——物契合状态,由此,这种人类情感便获得了永恒的审美价值确认并从而定型。在这个过程中 ,直觉的模糊机制将诗人的经验积累和征人的心态、自然的物态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想象是艺术思维的又一种重要的模糊机制。

想象与直觉往往不可分开,但二者还是不同的。首先,想象的意识状态比直觉明确得多。其次,直觉总是舍弃许多外在现象而迳直捕捉对象的内涵,而想象则要从此事物想到彼事物,从而在许多比照关系中把握对象的品性和蕴涵。不过,艺术的想象也是非逻辑、非精确化的。它也采取直观、跳跃、意会等模糊整合的方式,以实现思维内容的生成。

例如晏殊在确 定“无可奈何”这一生命的感伤意义时,他就由人生之时光流逝联想到自然落花之凋零。在这个想象、比照过程没有逻辑运演和计量分析,只有主体经验的随意参与和艺术灵感的片刻闪光。模糊生成的艺术内容,具有含蓄深厚的审美品性,并且因此又具有启发、引导人想象和回味的艺术扩张力 。以模糊求准确,求丰富是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

而模糊生成的艺术内容,又有许多类型。

下面仍以古典诗歌为例:
1.模糊了时、空限度,以求时空容量的无限。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的时限是模糊的,而历史的无限延伸恰恰在模糊中实现了。“千里共婵娟”,“千里” 的空间限度也是模糊的,而空间的无限拓展正由此而获得。
2.模糊了对象的特指性,从而扩大意 义的普遍性。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问答中,在“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疑问中,人物、地点、时间都是非特指的,是模糊的。而事件(离别)和情感(相思)是清晰的。由于模糊了时、地、人等特指性,意义便获得了普遍性、概括性。“扁舟子”、“明月楼 ”、“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成了依恋、孤独、凄凉、寂寞、苦闷、怅惘等感伤情绪的象征。
3. 模糊了已知与未知、可知与不可知的区别,以求意蕴之丰厚。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春、秋、花、月、往事,都是可知或已知的,但把它们放在宇宙运行、人事无常的意义上抽象地一问,答案便模糊了。而无限丰厚的意蕴正在未知与不可知 中生成。
4.模糊了此物与彼物的外在区别以求传神写意。如“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模糊了事物的客观差别,却喻示了生命过程的虚幻性和生 存理想的渺茫难求。
5.模糊了现实与梦境、幻境的界限,表现心灵的真实。屈原的上下求索,李 白的梦游天姥,晏小山的相思之梦,陆游的铁马冰河之梦,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之梦,甚至 苏轼悼念亡妻之梦,都似真非真,似幻非幻,模糊了客观事件的真实性,却揭示了生活意蕴和情感 意绪的真实。

古典诗歌中的模糊类型远不止于以上数种。而无论哪种类型,都离不了以模糊求准确 、求丰富的艺术目的。艺术思维中的模糊机制大大增强了艺术作品的既可解读又不可穷尽解读的审 美张力。

艺术思维的物质成果就是它的表达。

由于思维的对象、过程、内容都具有模糊性,又由 于语言词类也具有模糊性,因此,诗歌表达也就必然有模糊性。以下试探讨古典诗歌中的几种模糊 词类。

形容词是最具模糊性的词类,因此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能用精确词语就不用形容词,而在诗 歌中,形容词却是构成语言艺术的形象感、丰富性和审美张力的重要因素。如:桃之·夭·夭·灼 ·灼其华彼黍·离·离行迈·靡·靡·悠·悠苍天·窈·窕·淑女形容词传达出的美感既鲜明、真 切、形象生动,又引导人想象、联想、品味不尽。

数量词是精确性最高的词类,但在诗中也被赋予 很强的模糊功能,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诗意的表达。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 前”。数量词在这里完全不是表述精确的数量,而是模糊地传达词人对农村夜色之清新、疏朗、静 谧之美的体认和陶醉。数量词的妙用为作品平添了几分幽默、风趣、亲切、活泼、新颖的情调。有 些数量词本身就带有模糊性,如:“·一·群娇鸟共啼花”、“年年岁岁·一·床书”、“碧玉妆 成·一·树高”、“长安·一片月”、“·一·片·冰心在玉壶”、“吹绉·一·池春水”等。这 些数量词的量值虽然有些模糊,但其美感范围却真切明晰,为读者明确地指示了一个可想象的审美 空间。精确的数量词被用于模糊表达时,由于模糊了度、量、时、空等界限,诗意便从有限变无限 ,其外延张力和内涵宽容度大大增加。例如表夸张的:“天台·四·万·八·千·丈”、“金樽清 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白发·三·千·丈”等。泛言数量之多的:“·万·木 长承新雨露,·千·门空对旧河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万·条垂下绿丝绦”等。泛言空间之广远的:“开君·万·里书”、“·万·里悲秋常作客”、“欲穷·千·里目”“·万·里寒光生积雪”等。泛言时间之悠长的:“尔来·四·万·八·千·岁”、“白云·千·载空悠悠”、“自言歌舞长·千·载”“·百·年多病独登台”等。

意象是诗… …

剪贴本_遗忘特征

遗忘特征 百度百科  

常听人说:我忘记了。其实,忘记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生物调节,人总是有选择地产生记块,对他没有用的记块一般都会抛弃或者拒绝,爱好电脑的就只注意与此有关的信息,爱好看书的人就只爱看书,这也是感觉调节记块的一种佐证,当然,一个人从小就训练情感的作用,那他不是天才都是天才。

遗忘分两种: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病理性的,比喻被车撞成失忆症的人,对过去很多事情都有可能永远失去回忆的可能,它们是记库的某些通路已完全发生机械性短路,生物钟已经无法与之沟通的结果;

一种是爱好性 的,就是自己不爱好,或当时没有往脑里去的缘故,比喻有些你学过的东西无论何时再次遇到它,你都产生陌生感,再比喻一篇文章中,虽然主要内容你可以倒背如流,可是有些修饰性话语你再看到时,可能也有陌生感。暂时性遗忘并不是时间上的长短,这一暂时可能是几十分钟,也可能是几十年。

遗忘的实质是对大脑内的信息的一种停止使用,如果没有这一功能,大脑每天所进入的信息如果漫无目的地长期出现,这个人就会造成思维过度,去记是大脑的一种行为,这从你一生中吃过的早中晚三餐可以看出,因为你很少能说出某年某月某日吃过一些什么,是在哪里吃的,和谁一起吃的,可见你对这些每天必须发生的东西是不会随便产生记快的,所以你就没有回忆可言。

习惯就是记快与行为和思维的一种固定,你的衣服的存放,书籍的摆设,抹布在厨房的位置,便纸的放置等等一切,你都必须固定,否则就会使你的家庭出现混乱,不出现这种混乱的存放就是习惯,当然在语言、思维和行为上也存在习惯,尤其是行为的习惯特征最强烈,有人骑单车是直腰,有的弯腰,有的左手拿筷子,有的右手拿筷子,有的用握笔室拿筷子,有的用其它方式拿筷,这些行为的产生,都是一些习惯性动作了,谁也难于改变,要改变也是需要花费一些气力的。

一首你孩提时可能已经学过的诗,经过若干年以后,你的大脑中从来没有回忆过它们,一旦有一天,你突然遇到这首诗,你就会说:“我学过”。虽然你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在大脑中产生过该诗,也一直没机会在现实中接触他,但是在你的印像中,你没有真正忘记它。

记块的多少决定一个人经验的多少,平时所说的经验丰富和经验不足就是由它决定的。

剪贴本_先天和后天记库

遗传是一种记的行为的释放。 百度百科

生命的主要特征就是遗传,也就是在染色体上形成特定标示,这一标示的形成是非常漫长的,也是比较复杂的,这种标示首先必须某细胞群(比喻人类大脑细胞群)受到连续的或特殊的刺激,使其带上这一特定的刺激的标示,这样,这一刺激的遗传基因已经完成了一半,另一半取决于异性,假使和这个人结婚的异性也带有这一特定遗传标示,那么这一刺激的结果就可能在他们的后代中出现了,比喻黄种人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青屁股,又比喻白种人的白皮肤,因为长期的阳光照射稀少产生的皮肤标记,这一标记能遗传,就是在长期的同种刺激中,使得欧洲人产生了这一遗传标记。

标记的产生有以下特点:
第一、来自长期的大面积种类都得到的刺激;
第二、来自突然的单一的刺激。
在这里,有必要论述一下“变异”,变异是指在正常遗传的位点上出现了特殊,所以,以上所述的内容就是变异,但是,它们也不尽相同,以前所述的变异是指某种非普通物种类同的改变,本文在这里所描叙的变异还包括新细胞的诞生和新功能的产生,人以前没有思维,经过长期的社会群居,使得在同一洞穴里的人必须发生交往,慢慢地就出现了思维,从此,一群新的基因就产生了。

人类在内的动物界的所有行为都是遗传的结果,环境只能使这种行为更加完美和复杂。从人类最初的吮吸到最后发育出来的性行为,都是遗传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可以到动物界找到答案,如果以动物的行为建立一个认识黎(认识的一种理论),可以发现,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单细胞生物的行为为模本而进化的。虽然人类有喂奶等高级行为,但是,它是进化的结果。
  
自然界的原块使人体产生的记块的信息量,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庞大的,不过很多的记块都被大脑隐藏了,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提取出来,笔者就有过这方面的例子,有首儿时学的歌“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在那清清的小河旁,长着几棵美丽的白杨,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这歌我有几十年没唱了,根本就不知道在我的大脑内有这么一首歌,在我三十几岁时,有一天突然能够唱了,并且是自动出来的,我当时非常惊讶自己的记忆是否出了毛病。

依此可以分析出,人的记忆力是无限的。可以知道,记块一旦产生,它就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了,只是你没有使它们复出的能力,一旦有了这种提示的生物钟,它就会被唤出,形成忆块,有些人在突然遇到一种事件的发生时,总是对付得了,就是他们有这方面的记块,所以他们就很成功。

有一种“生铺”行为,可以证明周身细胞是有记忆的,当一个人睡在一个新环境的一张床上面,就会有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的感觉产生,这是因为,整个人背部和身躯侧面的细胞牢记着以前的“睡眠床”的“性质”:如软硬、平凹、覆盖物的轻重、枕头的性质及睡的方向等,当他入眠于这一陌生环境时,躯体细胞的所有原记块都与现在的刺激格格不入或对不上号,所以细胞出现大调整(兴奋),通过一定路径反馈给大脑的兴奋中枢,大脑于是建立一个新的联系区,因此兴奋使人不能入睡。
  
先天和后天记库
  
记块主要在两个记库储存:先天记库和后天记库,

先天记库位于古大脑,后天记库主要位于大脑皮层(新大脑),先天记库就是人类原始生命行为的记库,如吮吸、吞咽等等,后天记库就是后天必须学会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信息储存。比如游泳。
  
后天记库又分三个子记库:一是图形信息记库,二是语言文字记库,三是行为功能记库。由三大记库组成“记块中枢”(后天记库),记块中枢在大脑皮层内占了80%的地方,并且基本上都位于大脑皮层。
  
还有20%位于小脑和脊髓的某些地方。在现实中,可以看到一些例子:有些人到一个新的地方是不会走失的,因为他的地址记块非常强。

有些人到一个地方就出现所谓的“水土不服”,那是因为在你肠道的细菌象你的背肌一样出现了对新环境的“不适”而引起。还有一些人初三可能重读了三个,学习一塌糊涂,但是她可能记得比常人多十倍的电话号码,对这种枯燥无味的数字记得这么死,一般人是非常难的。有的人对一般的语言文字丝毫不感兴趣,比如小说等,但对自己的专业书籍特别爱读,更爱收藏,并且记得非常多原文。这个例子说明,在三大记库里,还有子记库,子记库发达的人,一般都是有偏爱的学者,同时子记库的发达还可抑制母记库的发展。
  
记忆不但人和动物不同,就是男人和女人也是不同的,女人对数字记忆和语言记忆很好,但是对其它她就很难记住,她们对行为记忆很差,女人们经常会遗失钥匙等等,男人就不会或很难发生这方面的事。女人偏重于听,男人偏重于看,女人听了一些好话就产生思维超向,男人看到什么就容易动情。女人和男人在记忆上的区别还远不止于此。
  
仔细分析一下记库里面东西的成因。首先你的大脑里假设没有任何思维,这时一种刺激,比喻一首歌,通过听觉来到你的大脑里,在你的大脑里假设以前有这首歌,你的思维就会跟着这首歌跑(比如能回忆起第一次学这首歌时的人物环境等等),并且会不自觉地哼起来,这是生物钟的功能的结果(见生物钟);如果你没有听过这首歌,在你的大脑的图形信息记库的音乐子记库里就会自动储存这首歌,大脑还有可能将唱歌的人和这首歌联系在一起,也有可能和当时的环境联系在一起,以后的岁月里,只要再遇到或想起这首歌,那些附带记块就会同时产生了。如果再在以后唱这首歌时,又被附带一些其它的不同内容,到时这些内容也会同时出现。
  
生物遵循4567规律,4是四十多亿年前地球诞生;5是五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神经的动物开始产生;6是六千年前智慧的飞跃,主要是指语言和文字的出现;7是七十年前的人类智慧社会化,使得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生命的诞生是记的结果、生命的延续是记的结果、智慧的诞生和延续也是记的结果。反过来,智能再影响一切:感块、记块、原块、思块、能块以及生命过程。

剪贴本_记忆定律

记忆定律 (百度百科)
  
《辞海》中“记忆”的定义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

识记识别记住事物特点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

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从现代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

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由感块(感觉)刺激大脑的记库产生的储存叫记块。它是外界信息在大脑里的一种转化。

记块分两种:一种是遗传记块,一种是后天记块。遗传记块包括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等等记块,后天记块是人类等动物后天学习得来的记块。
  
遗传记块分两种:一种是单一遗传记块,一种是整体遗传记块。

单一遗传记块比如听、看等等,整体遗传记块包刮协同遗传记块和统一遗传记块,前者是指在同一个机体内的一种协调,比如排泄,排泄必须有腹肌的收缩、肛门括约肌的收缩等的共同作用才能产生。

后者是指团体性行为,比如蜜蜂筑巢,珊瑚虫形成珊瑚礁等,如果蜜蜂和珊瑚虫在遗传基因中没有特定的整体基因支配,就不可能产生这种巢和礁。

是两个过程,

记是将感块转化到大脑内储存的过程,感块进入大脑后就成了记块。
忆是将记块取出来的过程。记块并不是全部可以被唤醒成为忆块的,记块能否形成忆块与
时间、
感块、
原块的刺激程度、
思维过程、
深部感觉、
随机性
生物钟有关。

记块和忆块之间有时还存在微妙的差别,也就是它们可能失真。

记块按时间还可分为短记块和长记块。

按性质记块还可以分为硬记块和软记块。
硬记块决定器官的细胞性质、结构、大小等等,比喻肝细胞和心细胞的不同。
软记块决定细胞的功能和表现,比喻肌细胞可以收缩。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模糊化与古典诗歌... ...1

模糊化与古典诗歌 张海鸥

在人类的思维和表达活动中,模糊化是不可或缺的活性机制,它与精确化 相辅相成。

人的思维和表达总是力求准确,而准确有时却是靠模糊化来实现的。由于宇宙万物总是 处在普遍联系和不断变化中,由于许多事物的类属边界和发展界限并非判然分明,因此
精确化只能 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主体对客体的对立状态、分析状态、相对静止状态的把握;而
模糊化则是 普遍的、绝对的,是主体对客体的整合状态、联系状态、持续运动状态的把握。

世上许多事物难以 精确计量,又有许多事物虽可计量却无需精确计量,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模糊思维和表达。当主体对 其认知或表达的对象的类属、边界、性态等等不能、或不便、或不必加以明晰、精确的把握时,模 糊化就成了最方便、最优越、最有效的手段。它使思维和表达避开了种种外在限制而准确地逼近对 象的内涵。它虽然不是以量化和解析取胜,但却往往更为简明、实用和高效。它是运用整合的、系统的思维,借助于经验、记忆材料,通过多种模糊方法,在主、客体之间,在表达和接受之间建立起最简捷切近的沟通关系,从而实现思维或表达的目的。在人类的各种思维、表达活动中,艺术思 维与表达最富于模糊性。

艺术表现人的关系世界,而人的关系世界——无论是自我内心世界还是主 体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世界——是最难以量化、精确化的。这就决定了艺术思维和表达必然以形象化、模糊化为主。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回答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问答中,愁与 江水均无精确的量值,但其多、其深、其恒长却被这种模糊比照方式表现得非常准确。当然,一江 春水并非不可测量,但那种精确对艺术并无意义。人的关系世界中,许多东西都是这样,情感意绪 尤其如此。比如爱与恨、喜与怒、乐与忧、崇拜与鄙视等,根本就是无法精确化的,即便说“十二 分”、“万分”,也不是精确的数量,而只是强调极端的程度。

模糊化 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和概括力。

比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者并未对洞庭湖的面 积、容量、风速、浪级等进行精确化的确认和表述,而这种模糊化的表现方式恰恰最有助于展示洞 庭湖的雄浑壮阔之美。又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朝暮暮?”之类,都是模糊了时间、空间、物象、对象等许多具体的特指性因素,从而使情感内涵 具备了普遍和永恒的概括力艺术思维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发散型、创造型思维,它具有高度的模糊整合特性。

思维主体通过直觉、灵感、顿悟、回忆、想象、联想等多种跳跃性很大的思维方式对经验 、信息、原型等思维素材进行模糊组合,进而构成模糊表达,创造和表现出超越时、空、个体界限 的、富于概括力和长久生命力的美。中国古典诗歌推重含蓄、蕴藉、言不尽意、意在言外、风骨、 气象、神韵等审美品性,因而模糊思维和表达的活性机能就显得尤为突出。

... ...

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来源:中国心理网 行为主义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又名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等。由美国心理学家沃尔普(John Wolpe)所倡导,是行为治疗中的一项基本技术,最初用于治疗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现被广泛运用于恐怖症和强迫症的治疗。沃尔帕认为人类的神经官能症也和动物类似,也是由条件反射引起,他将条件反射方法与雅各布逊(Jacobson)的肌肉放松技术相结合,即当病人产生焦虑性反应的同时,让他产生一个与焦虑相对抗的肌肉松弛反应,这样使焦虑反应的强度也随之减轻。
经过多次刺激呈现与肌肉松弛状态的结合,逐步消除焦虑反应(脱敏),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在实施系统脱敏疗法时,具体做法是由治疗者与患者共同设计出一个引起焦虑的由轻到重的焦虑等级表,要求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从想象到具体接触,学会使自身在克服焦虑或恐惧的过程中保持轻松。
根据两种相反的情绪或行为不能同时并存,且可相互抵消的交互抑制论点,学习用放松的心身状态去克服恐惧、焦虑。关键是由轻到重、有顺序(系统)的进行,最终消除由于条件反射而形成的焦虑反应。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剪贴本:模糊语

来源 : 语际翻译公司

医学英语中的模糊语及其交际功能

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早在1902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Pierce最先对语言的模糊性做出了定义,此后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1965)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模糊集》一文,其中提出了模糊理论。1979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教授在《模糊语言初探》中首次将模糊理论引入我国的语言学。至今,模糊语言已逐渐成为现代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对模糊性最通俗的理解就是指不分明,不清楚。

而模糊语言,即是该点的内涵、外延都十分不清晰的、没有确指的词语所表示的语言。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决定了人类思维的模糊性,而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又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但由于语言是变化的,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使用不同的词汇或结构表现说话者的意图和丰富的内涵。

模糊性运用于语言,可以使所表述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更能达到交流的目的。